《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总书记所言的,正是穿梭于将近两个世纪波谲云诡的历史运动间,跑在笔尖的呐喊、枪头的冲锋前,团结指引人类解放之光明事业的马克思主义。而若一定要上溯这曲宏大乐章的先声伊始,还需翻开这册最初的宣言探看。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历史环境 #
蒸汽机锅炉已经烧开了百个春秋,社会大生产轰轰烈烈席卷改造了整个欧洲,然后工厂在昔日庄园主的土地上林立;“自由,平等,博爱 ”的口号同大革命一齐深入人心,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新思想开始茁壮成长;旧地主、新老爷与工人们继续缠斗,德意志邦联瓦解解体,群众在军警面前就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獠牙不仅日益撕扯出两个阶级,更同社会化生产本身相坼,于是暴露出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的诅咒。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1836年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经济危机则殃及整个欧洲。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继震动,所以,“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资产者和无产者——两个阶级与阶级斗争说 #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有文字记录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不仅有阶级,而且有阶级的地方就有压迫。阶级说滥觞于对历史的反思,人类历史上的各种社会制度都存在阶级:等级、阶层这些社会地位的层次就是阶级的表现,而社会的革命、战争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伴随着社会的改造与阶级的消长。资本主义也逃不脱这条规律,它登场后自然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但与以往的所有情况都不同的是,它将整个社会分化、孕育出了两大相互直接对立,日益割裂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历史叙事从来不是由单个或少数因素撬动历史展开的。资产阶级的历史从市场、商品、贸易开始,自手工业经营到现代大工业与资产者,到世界市场的建立,商业、交通业的飞跃,哺育生产力和经济,扩大资产阶级队伍……这个逻辑链条中有经济和科技生产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也即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要求、对立和解放。
同时,经济与政治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所以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一定伴随着他们在政治地位上的进展。资产者们攫取了相当多的经济利益,在议会中却缺少代表的音量;旧贵族们坐拥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在现实里却没有可媲的金银,矛盾的量变最后引燃了变革的火星。到了《宣言》的时代,先前矛盾的质变已经确保资产阶级居于统治宝座。
只有用辩证的目光审视,才不会为“贤人的神话”所骗,或是掉进“唯生产力论”的陷阱。
社会的风貌被永久性地改变了。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曾经从封建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中获得活力,但现在,它必须炸毁封建的生产关系,从而将其自身从妨碍扩张的桎梏中释放出来。
《宣言》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指出作为宗法制建构结果的“田园诗般”的政治伦理关系,已经被资产阶级的革命扭作基于“货币拜物教”的交易关系,资产阶级治下惊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样是其革命性的体现。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只完成了量的扩增,更生出了质的变化:资本的增值属性与作为结果的生产过剩必将产生扩张,而这是封建社会未曾有过的。毋宁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密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促成政治的集中;资产阶级创造世界市场,将一切民族的、地方的都卷入其体系;资产阶级在其统治下斩断了前现代的种种成俗,创制新的伦理关系。而最后,资本主义定会同曾被它革命的对象一样,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陷入无止尽的危机与解决危机的漩涡中,然后成为被革命的对象。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了。工人们自由得一无所有,自由得只能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自由得只有作为劳动力进入市场和拥有在市场流动的权利。作为活的零部件,一个机器的单纯附属品,他只被保证供给参与社会再生产与人口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工资就是这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量;而要完成这一切,只能由成为社会力量的资本对无产者达成阶级的垄断和专政。劳动者所受剥削在于工作量增加,工时延长,单位薪酬下降;在宏观上,整个无产阶级迅速地与资产阶级拉开财富差距,而被迫进入依附资本市场的无产者们还要承担相应的一切风险;到具体的人而言,他便承受了劳动的异化,人的物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异化。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复杂的。在《宣言》写作时,曾经的中间阶层正不断坠落,加入补充到无产者队伍中。而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在初期,工人们是分散的、被竞争所割裂的群众,是在资产阶级联合下完成的集结。他们的斗争还局限在“卢德主义”式的对生产工具的攻击,无缘属于自己的胜利。到了资本大工业时代,无产阶级内部所承担利害关系与生活状态越发趋于一致,单个工人与资产者间的冲突越发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性质,反资产者的工人同盟开始建立。无产阶级的斗争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来自于越来越扩大的联合。
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充分影响到了无产阶级。首先,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求援,发动了无产阶级联合,转嫁矛盾达成了自己的胜利,也将无产阶级领上了政治舞台;接着,工人被压迫的普遍情况迫使他们展开广泛的主动联合;顺理成章地,无产阶级渐渐形成政党,纠缠于社会各种矛盾之中,直到各种斗争都到了尖锐激烈的地步,革命爆发了。这与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何其类似,历史唯物主义的脉络蕴含于此。
无产阶级的斗争在于其彻底的革命性。正如资产阶级要想生存,必须不断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革命一样,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
在阶级社会中,总存在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对立。但资产阶级已经无法维持这一压迫状态下无产者的生存,它的生存已经与社会运行相悖。工人们从分散状态下结社联合,资产阶级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与历史上其它阶级不同的是,无产阶级作为现代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他们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但无产阶级不能,因为二者的矛盾有质的差别:无产阶级的革命对象是整个私有制,反对所有形式的压迫——而不只是压迫者——以往的阶级斗争不过是少数人和少数人争夺压迫权的斗争。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无产阶级政党纲领 #
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同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所以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上与其它工人政党和群众相比,力量更坚定,思路更清晰:“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要消灭的,只是作为资本的、作为社会关系的、能支配他人劳动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作为生活资料的财产。
后来的《资本论》更是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雇佣劳动创造的只是资本,作为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资本是集体的产物,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它是一种社会力量。所以,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只是改变了财产的社会属性,使它失去了阶级性质。
对于雇佣工人,共产党人要消灭的是工人付出劳动只能维持生命再生产的现状,即工人对生活资料的“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过去”的劳动被资产阶级占有并积累为资本,“活的劳动”,只是增值剩余价值的手段,而不是真正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往往表现为异化的劳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积累起来的劳动才可能为人的需要而服务。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毕竟雇佣劳动存在的前提,就是无产阶级的普遍贫穷——保护这种情形下的私有财产,受惠的对象不言而喻。
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展开百般责难。他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个性和自由,可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消灭这种关系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他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就会滋生懒惰,可没有资本,停止的只是“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本身;他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就将终止教育,可阶级的教育不终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继续把人训练成机器;他们认为消灭私有制就会消灭家庭,甚至“共产共妻”,可资产者发财的小家庭又与别离孤楚的无产者生活何干,冠冕堂皇的身体交易与财产流转假以婚姻名义;他们认为共产党人竟敢取消祖国和民族,可工人没有祖国——而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一切社会意识都随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从阶级社会中产生的意识和观念,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共产党人主张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要消灭阶级对立,从而获得自由,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假”社会主义的阶级实质 #
《宣言》着力于介绍并批判了这类社会主义思潮: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它们都不具有革命性和解放性。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目的和手段 #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历史的回声 #
忆昔抚今,百年前的文字仍然苍劲有力。《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了一个全新的、经过实践和事实验证的先进的世界观,为全世界全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最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它是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上的,更是人类思想进步史上最伟大的丰碑。它为我们描摹了一个值得每个人为之奋斗,值得努力去迎头赶上的光明未来。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自陈望道就着“真理之甘”历尽艰辛,笔译《宣言》以来,无数中华有志青年受到鼓舞,参与了百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抗争与建设道路。信仰之源穿过时空的迷雾,坚定地照亮往时路途与来者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我们党的第一部党纲就是按照《共产党宣言》精神制定的。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踏实完成一个个艰巨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当此之时,阅读《宣言》,感慨系之。是《共产党宣言》培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牢记初心,不忘使命”,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必须首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得以实现。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